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中国的商业生态,重启后的企业很可能会发现再也回不到过去了。疫情影响渐呈平缓之势,全球经济前景阴云笼罩,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而世界在疫情的冲击和大国政治的博弈中,依然模糊、脆弱、充满动荡和不安。在“适者生存”规则之下,中国新商业模式正在演化迭代,什么会被淘汰,什么会留下来,什么发生优化?企业怎样规划当下的抉择与远期的思虑,如何在思考、行动和淬炼中把握“不确定性”中的机会?
迷雾重重,暗礁险滩,逆水行舟,何以解忧?
答案是:惟有打胜仗!
1. 何以解忧,惟有胜仗
疫情好转,活下来的企业将对残存市场进行重新划分,对优质市场怎么重新整合? 行业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将成为焦点。在成本已经精疲力竭的基础上,差异化竞争将是主旋律。
疫情影响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推高渠道费用,他们可能被迫退出一些边缘市场,这为那些在区域市场中的特色领先企业提供了拓展机遇。对优质渠道怎么重新整合?以服务为先导的渠道模式将进一步成为主流。
市场巨变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人员的调整,重新整合已退出企业的人才,形成新的打击力量是一个战略举措。对优质人才怎么重新整合?优秀的人才会进一步向优秀的企业聚拢。
传统管理思维已经彻底落幕,传统的管控式组织将寿终正寝。对管理能力怎么重新塑造?实现管理的自我优化,自我进化,谁能够率先完成组织变革,谁将在下一轮更加精细的竞争中获胜。
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活下来是一次挑战,持续发展是更大的挑战,从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活下来的原则是:以生存为底线,以胜利为信仰,以盈利为指标,以创新谋未来。其中,打胜仗是最本质的组织文化之一,胜利上接生存,下接盈利,并指导未来创新。
2.组织心智升级,支持业务打胜仗
在企业中,有两种组织心智的思维,一类是封闭性的循环式文化,创造财富——分配财富——创造财富——分配财富……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走到一定阶段,一群人一大群人包括创始人自身,都可能会陷入组织动力和个人动机的迷茫与焦虑,这是一种简陋的实用主义、粗鄙现实主义文化所带来的必然结局。
另一类是开放性的打胜仗文化。组织中的他和他们是在一个直线上奋力奔跑,直线的正前方是使命、理想和目标的牵引,直线的身后是一套基于人性的、偏于激进的激励机制在推动,这样的组织和组织成员,怎么不可能激情澎湃地打胜仗、一个接一个的打胜仗呢?
创造一个打胜仗的新型组织文化,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核心主张,凝心聚力。这是形成同一个声音的基础。
第二,清晰企业规则,规范行为。借助规范管理和行为方式获取价值回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结束自我冲突,形成同一个动作。
第三,提升内外形象,塑造品牌。通过整合形象传播活动以获得协同效应,形成同一种形象。
第四,整合内外资源,使命必达。通过建立开放、统一、高效、易于管理的平台化解,实现企业人员、流程、信息的相互整合,从而灵活地配制内外资源,实施一体化运作。
从长远来看,只有建设这种文化驱动型组织,切实地转变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内在的创造活力,从而帮助中国企业摆脱“创新乏力”的困境,摆脱“内部效率极限”的迷局,才能走出一条组织管理创新的康庄大道来。
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制度管理”、“精益管理”、“流程再造”及 “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等种种管理理念的洗礼之后,在21世纪的竞争中,什么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我们基本可以做一个判断,仅仅依靠一个单点,仅仅依靠关键人才,依靠核心技术,再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赢”,将越来越难。那么,制胜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有了战略、制度、人才、流程这些还不够,要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
“整合”是我们对组织内核的新认识。而这个管理内核的新思维,也构成了贯穿和渗透于本书所有内容的灵魂。
可以说,文化驱动型组织的理论基点来源于此。凡是创造性地将管理中的多个要素综合运用于组织系统,在动态的调整与完善中使现有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能力,就是软实力。因此,整个企业组织系统可以看作这样一个动态的价值整合过程:
企业文化是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通过系统分析及整体性的专业规划整合,提炼出明确清晰的核心定位和价值标准,并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易被人们感知的视觉形象和行为规范,从而吸引和整合相关价值要素,为管理机制、品牌建设、资本运营、员工发展提供价值资源平台。企业的管理模式围绕价值理念应时而变,就能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强化对内“同一性”和对外“差异性”,增强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的目的。
也就是说,企业有必要以核心价值为中心,以文化竞争为纲,以打胜仗为目标,统筹环境与资源,兼顾利润与价值,通过对经营活动进行整合、优化和取舍,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系统配称。
如此,我们的企业就将告别过去那种粗放式、低效率、拼单点优势、拼资源消耗的层级管理模式,各行各业就将进入一个管理模式的创新时代。一个重塑人类组织史的巨大力量正在隐隐形成。
总之,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旧管理模式仍然凑效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呼唤新模式诞生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时代,也是一个可以全新突破的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关键在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认知和文化创造力。在后疫情时代,企业要成功,关键是要改变旧的管理思维。而对所有企业来讲,要抓住疫后时代的机遇,则首先要变的是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的管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