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其心品牌 MEXIN
企业该不该靠文化活着?
来源:原创 | 作者:美其心 | 发布时间: 2024-07-09 | 902 次浏览 | 分享到: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确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和维护的理念和准则。创造力是文化的本质

要想寻找文化经营的路径,我们首先必须知道企业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它自身又有怎样的运行规律,这并不是很远的话题。我们要复制、提升或者优化一个过程,必须先知道这个过程本身是怎样的。

很多优秀企业的文化都带有浓厚的特色。比如一提微软,我们就会想到比尔盖茨“让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脑”的壮语;一提沃尔玛,就会想到山姆沃尔顿致力于“天天低价”而一生节俭;一提海尔,就会想到张瑞敏抡大锤砸冰箱;一提阿里巴巴,就会想到马云率创业团队在长城上宣誓要做一家让中国骄傲的企业。文化仿佛生来就带有企业家浓厚的传奇特色,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文化的源头就是企业创始人本身,从一个或几个创始人所坚持奉行的原则或者品质,慢慢变成了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则或者说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品质。所以,企业文化并非“拍脑袋”,也非“闭门造”,而是始于创始人的倡导与示范,也就是企业文化源于领导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的深层次思考。


公司领导在思考过程中,构建了企业的理想、信念、风格、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它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并将其贯彻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于员工的创造力。这就是企业家文化的魅力。

但是,企业家文化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文化。把企业家构想、设计、倡导的精神理念变为每个员工的行为,还必须有若干中介和环节,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这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文化落地的过程。

我们需要为文化落地的过程搭一副骨架。


第一步,文化落地是员工对价值观认同的过程。员工只有达到对企业本质的认知,才能形成对企业目标和方向的认可,最后内化为理念和情感的认同。

如何实现“认知、认可、认同”?就是员工职业化,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创造力始终是根植于员工的,如果员工思想和行为缺乏创造力,企业的创造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让员工从“业余运动员”变成“职业运动员”,让团队从“土八路”变成“正规军”,抓住这一根本性,是文化落地的根本举措。

很显然,员工对企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其职业素质就无法提高,难以应对工作挑战;员工对企业战略缺乏认可,其工作效率就无法提高,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就会对企业缺乏情感,难以凝心聚力,同心协作。因此,如果企业文化建设放弃了员工这个根本,即使理念体系做的再动人,也将空喊口号;即使行为体系做的再规范,也将失去活力;即使视觉体系做的再漂亮,也将华而不实,徒增浪费。

大家说说,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还是把领导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哪个更有道理?文化建设应该围着员工转,还是围着领导转,哪个更加靠谱?可是现实中,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文化案例都是领导拍板就可皆大欢喜了。


第二步,文化落地是员工相互之间对文化承诺的过程。员工认同文化之后,便会主动地进行“承诺”,做某些符合价值观的行为或者杜绝某些不符合价值观的现象。承诺之后,员工便会在企业的帮助之下,将他的承诺付诸“行动”,这就是价值观的行为化。一旦行动成功,该行为便会不断出现,不断强化,逐渐形成文化指导之下的行为“习惯”。

如何实现这里的“说到、做到、恒到”?就是管理标准化,这是企业创造力的保障。有策略地规划文化推广的进程,系统化地进行文化传播,以及制度方面对企业文化落实的保障,让文化理念通过制度、流程、管理原则等保证不折不扣的贯彻到行为上,并体现在对外的形象上,达到内外一致,表里如一,从而让文化落地这条路走成内外贯通的“康庄大道”。

第三步,文化落地是员工创造力自由发挥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以员工职业化为基础,以管理标准化为保障,致力于企业创造力的培养。

在企业文化的运行规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内在的决定关系:当员工对企业目标有了深刻认同,对价值观有了成功行动之后,就会产生思想上的自觉、行为上的自律和组织上的服从。此时,员工的潜能将会充分挖掘,企业的创造力也会充分释放,在共同理念的聚合作用下,员工的思想自觉、行为自律产生创造力的自由,自由创造必然使企业充满创造活力,这种创造活力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欲使企业发挥持续的创造力,必先使员工的创造力得以自由发挥;欲达到员工创造力上的自由发挥,必先达到员工行为上的自律;欲达到员工行为上的自律,必先达到员工思想上的自觉;欲达到员工思想上的自觉,必先达到共同价值观上的认同;欲达到员工价值观的认同,必先达到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可,欲达到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可,必先提高员工的文化认知。“认知→认可→认同→自觉(说到)→自律(做到)→自由(恒到)”是文化建设的六个环节,其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形成了整体互动、相接而成的关系。

现在,企业文化培训蔚然成风。有人认为,请个讲师来讲企业文化知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一堂课程怎么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这种观念是违背由知到行逻辑的,是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的,这样的做法注定它的失败。

黑格尔做了一个很好的比方:他说一只手,只有在身体上的时候才是手,一旦从身体上割下来,就失去了手的价值和作用。文化落地也是这样,六个环节就是立足于员工的创造力,把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输出整合在一个完整的运作体系之中的。


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确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和维护的理念和准则。创造力是文化的本质,员工职业化是创造力的基础,管理标准化是创造力的保障,组织协同一体化是创造力的整合。

美其心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